当前位置:小说> 书库> 香席

香席

来源:网络

状态:已完结

作者:林和平

主角: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到了汉武帝时期,国力空前强盛,经济高度发展。随着国家权力向南方沿海地区延伸,当时盛产于广东沿海地区和海南诸国的香料,开始被作为贡品进入到长安的宫廷。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的熏衣、熏香、香浴,在宫廷和士大夫阶层流行开来。从此,香文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,即大量使用南方香料,用料变得讲究起来,香具更加考究,香的品位也得以提升。前面所提到的尚书郎要口含鸡舌香奏事,便是汉武帝时期开始。而鸡舌香便是产自东南亚诸国的丁香母,称为古代的“香口胶”,中原地区不产。另外,龙脑香可能也是汉武帝时期进入中国的。据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记载:“番禹亦其一都会也,珠玑、犀、玳瑁、果布之凑。”有学者认为,这里讲的果布,是龙脑香的马来西亚语音译。

此时,被誉为中国香文化的第一个高峰,其标志之一就是博山炉大量使用于熏香。据《西京杂记》记载:“长安巧工丁缓善做博山炉”。博山炉的雕工极为复杂,整体类似豆型,其盖为镂空雕,有飞禽走兽等图案,象征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博山,并因此而得名。当炉内薰焚香料,烟气从盖上的空隙升腾而起,极似仙山琼阁。这一时期,制造的香炉形制变得精巧,样式也更加多样,还出现了可以自由滚动而不影响熏香的熏球,称为“被中香炉”,意思是可以放在被子中使用。这种熏球使用方便,对后世影响很大,出现后便广泛使用于宫廷和富贵人家的起居生活,比如悬挂熏球于车驾步辇的四角,使得车过之处,处处留香;还有如夫人小姐随身携带,香气经久不散,有的文人士大夫也喜爱佩戴此物。

而另一个标志,就是沉香等名贵香料进入中原地区。在《西京杂记》里有关于赵合德爱好熏香的记载,提到赵合德曾送给姐姐赵飞燕一些香料,其中包括“沈木香”,并且“杂熏诸香,一坐此席,余香百日不散”。在古代,沈字通沉字,“沈木香”应该就是沉香。

东汉时期的杨孚也在《异物志》中写到:“木蜜名曰香树,生千岁,根本甚大,先伐僵之,四五岁乃往看,岁月久,树材恶者腐败,唯中节坚直芬香者独在耳。”从这段记载来看,木蜜和海南、越南古代山民伐取沉香的方式一致,可能是中国最早有关沉香的记载。这两段珍贵的文献记载证明在汉代,最起码是西汉末期,沉香已经被使用于宫廷的熏香活动中,并且开始将多种香料炮制成合香使用。

罗贯中也曾在《三国演义》中写到,东吴攻下荆州,又杀害关羽,孙权为了转移矛盾,祸水外引,便将关羽首级献于曹操。曹操是个重情义的人,为了纪念关羽,便令人用沉香木雕成关羽身躯,同首级一同埋葬。因为沉香被认为是可以令死者身体不腐的神物,用极其珍贵并如此巨大的沉香木同葬,这实在是一个感人的故事。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香席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