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青羊宫到浣花溪

来源:网络

状态:连载中

作者:佚名

主角:夏雪松杨培明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1960年代末期,中苏关系紧张,政治口号是“备战备荒为人民”,四川制药厂也准备把原从华北一些地方采购的原料在成都就近解决,随着我们老老实实的工作态度以及质量稳定的产品,一个个与川药厂配套供应的新产品不断地投产,像精制醋酸钾。溴代十五烷基吡啶、溴化钠、磷酸二氢钾、磷酸氢二钾、精制氧化钠等,都是我自己负责生产出来的。开始都是土设备、土办法,后来才逐渐用正规设备的。像用三根竹棍吊滤袋做过滤器,搪瓷开水桶做溴化反应罐,日本进口醋酸桶有塑料内胆,我用来做离子交换柱制作纯水(我在1969年就凭书店中买的一本《纯水制备》,采用混合树脂床技术生产纯水取代蒸馏水,不但自用,还供应其他单位)。除了与川药厂配套的产品,我还开发了其他一些产品,均投入生产,如胱氨酸(从人毛发中提取)、肌醇(从米糖中提取)即后来的甜菊甙等,均是供出口外贸用。由于生产工人文化偏低,每天我需要把中夜班的操作详细地写在记录上,工人才知道做什么。好在都较认真,保证了产品质量。生产不断发展,从1974年开始,因知青回城、退休顶替、安置社会青年,不断有年轻人加入到企业来。这些年轻人的到来,给企业带来了活力,也调皮捣蛋不少,好在我好动,夏天中午带他们到浣花溪游泳,节假日带他们玩遍了成都周边景点,冬天峨眉山都去了两次,最早是骑自行车,后来坐大卡车,开心得很。

我在那些年,工资收入一直是每月185元,直到1971年后才逐渐增加,产品开发一个接一个,没有奖金,也没有提成,觉得是很自然的事。记得有一年春节,时任支部书记的高仁竹同志冒着风险,给每个职工发了5元钱奖金,她自己不要,说上面查处时好负责,在那个时候这已是破天荒的事了。当然有家也是一个好条件,至少不用交伙食费,但后来“文革”中搞“清理阶级队伍运动”,我父母双双被捉入“牛棚”,家里存款被冻结,连父母每月都只有一人18元生活费,我便与一兄长童恩川相依为命,他当时在国营成都仪器厂工作,每月50多元工资又未结婚。我们生活还算过得去,至于“文革”后期落实政策父母补发工资,已是后话了。

在化工生产中,有不少是易燃易爆或有腐蚀性的原料,除了给工人讲解各种预防安全知识外,日常管理很重要,但有次还是发生了事故,吊装溴素(具有刺激性、腐蚀性)的升降机钢索断开,一罐溴素(约10公斤)从升降机上跌下破碎,顿时一股小蘑菇云的棕色气体腾空而起,工人们都慌乱跑开,只有我冲上去,迅速用纯硷粉(碳酸钠)撒向流出的溴素,很快控制住现场,减少了损失与化学污染,但事后发现我的手表表面都腐蚀了,而自己的喉咙黏膜受损,从此落下了终生不愈的咳嗽毛病,且越来越严重,一年到头咳嗽不已。

相关小说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从青羊宫到浣花溪
返回顶部